2018年,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服務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升,新動能快速成長,結構持續優化,有力地推動了經濟轉型升級。
一、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穩定器”作用增強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升。2018年,服務業增加值46957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2.2%,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1.5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6%,比國內生產總值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出1.0和1.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7%,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23.6個百分點;拉動全國GDP增長3.9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出1.5個百分點,繼續發揮經濟增長“穩定器”作用。
全年服務業生產指數比上年增長7.7%。各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速保持在較快增長區間,部分主要行業較快增長。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速增長,比上年增長37.0%,增速比上年提高6.8個百分點,拉動總指數增長3.0個百分點,是服務業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動力;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較快,比上年增長10.1%;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速穩中趨緩;金融業、房地產業低速增長。
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2018年1-11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47413.5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服務出口增速快于進口4.7個百分點,服務出口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33.3%,比上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個人文化娛樂服務出口同比分別增長64.3%和47.6%。
二、新興服務業快速增長,新動能發展壯大
新興服務業保持快速增長。從增加值看,2018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兩大門類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1.1%,高于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13.5個百分點,拉動第三產業增長2.5個百分點。從生產指數看,2018年,以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業,商務服務業,研究和試驗發展,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等為代表的新興服務業對服務業生產指數的貢獻率為55.6%,高于上年15.6個百分點,拉動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4.3個百分點,高于上年1.0個百分點。
重點服務業領域發展態勢良好。2018年1-11月,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4.9%、15.0%和13.4%,增速分別快于規模以上服務業3.4、3.5和1.9個百分點。其中,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同比增長36.0%,互聯網信息服務增長23.9%,軟件開發增長18.7%,互聯網接入及相關服務增長18.0%,信息系統集成服務增長14.6%。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成為服務業發展的新引擎。2018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新登記企業數分別比上年增加18.5%和20.3%,比服務業新登記企業數增速高6.5和8.3個百分點。網絡提速降費全面加速推進,信息消費快速增長,1-11月,全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624.1億G,同比增長194.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6.1個百分點。5G網絡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加快,三大電信運營商已開展了5G規模及預商用實驗試點,我國企業在5G技術和應用上取得階段性突破。線上線下融合加速,綠色、共享、智慧等新興消費模式蓬勃發展。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9.0%,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5.4%,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6.4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8.4%,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互聯網+”深入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不斷普及。
三、“幸福產業”蓬勃發展,不斷推動民生改善
伴隨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日益提升,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蓬勃發展。
旅游業發展持續向好。2018年1-11月,規模以上休閑觀光活動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7%。2018年國內旅游人數預計達55.4億人次,收入約5.13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76%和12.3%;入境旅游人數預計達1.4億人次,收入約1270億美元,分別增長0.5%和3%;我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預計達1.48億人次,增長13.5%;預計實現旅游總收入5.99萬億元,增長10.9%。
文體事業健康發展。2018年1-11月,規模以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同比增長10.3%。2018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各類展覽超過2萬個,近10億人次走進博物館;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比上年增長9.06%,1-11月,規模以上電影和廣播電視節目發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8%。隨著2022年冬奧會進入“北京時間”之后,冰雪運動的火熱程度與日俱增,“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掀起了全國各地的冰雪熱,據測算,2017-2018冰雪季我國冰雪旅游人數達到1.97億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約3300億元,分別比2016-2017冰雪季增長16%和22%。
信息技術助力健康、養老產業升級。2018年1-11月,規模以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營業收入較快增長,分別同比增長10.8%和12.6%;其中,家庭服務、醫院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3.2%和12.4%。互聯網+醫療健康”加速落地,百姓看病就醫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公立醫院網絡支付業務的推進使繳費更加便捷;人工智能技術使養老更加智能化,采用人臉識別技術,讓老年人在手機上、在家里就能辦理社保業務。
四、企業經營預期穩定,服務業有望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調查顯示,2018年四季度,服務業企業家信心預期指數為119.8;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對下季度經營狀況預期指數為60.3%。2018年12月,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0.2%,服務業企業對未來發展預期總體穩定。隨著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進一步落實,服務業生產有望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中國機電產品流通協會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任何圖文或建立鏡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3008578號-1 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中路112號閱園一區紫熙臺8號樓1905